現在一般的大型購物中心都在郊區,輻射區域為5---8公里,而其導視標識不僅僅要做店內引導,還需要通過遠程引導和廣場上的標識把消費者從遠處引導至商場里,因為只有把消費者引導到商場里后才可能產生后繼消費,商場導視系統的先導性和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。
好的導視設計要求商場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進行,其實就是像對待“路盲傻瓜”一樣去引導顧客消費:永遠不要以專業的標識思維去思考,也不要讓顧客按設計思路去思考。要配置人性化、個性化、國際化的好導視,追求消費者實用性,標識設計師需要把自己當成第一次來商場的消費者,然后把顧客當路盲傻瓜去引導,這樣才能真正提供滿懷人文關懷的消費環境。
新商場的單層面積正日趨擴大,動線漸趨復雜,育嬰室、服務臺、衛生間、吸煙室、地鐵站連接通道等公共設施越來越完善但也往往非常難以尋找,如果顧客在商場內尋找自己要去的地方卻遭遇“時間都去哪兒”的窘況,無疑將惹惱并失去大量寶貴的客源。因此,導視系統的功能自然也日趨重要。
但在現在,部分商場高管存在偏見:只要精美設計的標識牌,卻不重視其功能性,甚至在具體環境應用時更是簡單了事,譬如停車場只提供方向指示功能。這批顧客的商場導視常常從停車場開始,這時候必須給他們詳細、清晰的導視服務,使其提前感受到商場的獨特情調和氛圍,而不該只是簡單的指引方向和習以為常的陰暗迷宮。
做好導視的到店模式設計,就到主要部分“在店模式”。必須預期到訪客的模式,理解其邏輯性,并將其應用在規劃階段。這時,導視要考慮視覺、視點、光線,位置設置與心理距離的合理性,還有必不可少的人性化。
成功的店內導視設計取決于正確理解三個變量:商場性質、商場來往人群的特點和周圍環境的類型。設計師在發展導視策略和設計標識系統的同時,必須創造出一系列的標識類型,表達重要信息,滿足導視需求,用恰當的信息等級制度和標識信息傳遞協議,明確重要問題及目標人群。
同時,標識設計師還要找出顧客在店和逛店背后隱藏的邏輯。顧客在逛店的每個階段,都需要根據看到的信息做出決定,所以標識設計時應該盡可能的考慮到消費者的實際需求。例如,盡可能簡化必要的運動順序使人感到輕松,讓十步的距離似乎只需要兩三步即可到達,或者在消費者登上商場的較高樓層時傳達類似的舉重若輕的感覺。